|
执习惯之笔,书态度华章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:2025-07-17 “播种行为,收获习惯;播种习惯,收获命运。” 读《教育就是,左手抓习惯,右手抓态度》,方知这习惯与态度,正是播撒的起点。原来教育的底色,正是用习惯打底,再以态度上色,二者相融,才晕染出成长的模样。 一、习惯如星火,点亮积累之路 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良好的学习习惯,正是积累知识最坚实的基石。 想起五年前的教的那个六年级,崔老师带的六二班有个小女生,语文成绩常常接近满分,每次成绩出来,办公室的老师都忍不住为她赞叹。后来才发现,她的优秀并非偶然——她有个雷打不动的背书习惯。无论是课本里的精读课文,还是课外拓展的古诗词,每天都会挤时间背诵。课间十分钟,别的同学在嬉笑打闹时,总能看到她捧着书本走到老师身边,一气呵成完成自己制定的背书任务。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,让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愈发深刻,知识储备也日益丰厚,最终在语文学习中脱颖而出。 二、态度若明镜,照见学习真意 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学习态度的真伪,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的虚实。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学生:作业按时交,课堂不捣乱,表面看完成了所有“任务”,但成绩始终徘徊不前。细究之下会发现,他们的学习是“走流程”式的敷衍——作业字迹潦草、错题随手涂改,遇到稍难的题目就空着等答案,看似在学,实则是“假努力”。他们把学习当成了应付老师和家长的“差事”,而非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。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:“没有自我教育,就没有真正的教育。”这样的学生,缺的不是能力,而是对学习的敬畏与真诚,唯有唤醒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,才能让学习从“被动应付”变为“主动探索”。
三、双手共托,培育向上之苗 习惯是学习的“基石”,态度是学习的“动力”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那个坚持背书的学生,用习惯的力量积累了知识;而那些“假学习”的孩子,则需要用态度的转变激活潜力。 作为小学老师,我们既要像园丁培育幼苗一样,引导学生养成阅读、书写、思考等良好习惯;也要像灯塔指引航船一般,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,让他们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。唯有左手紧握习惯,右手抓好态度,才能为孩子的成长铺就一条坚实而宽广的道路,让他们在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。
赵彩芳:中小学一级教师,安阳市文明教师,安阳市骨干教师,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,市区优质课二等奖,所带班级荣获区优秀班集体,区先进工作者,多次参加省、市课题。任教以来,始终践行用心做事,用爱育人,用真诚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