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    首页 >> 校园之友 >>校园内外 >> 左手习惯,右手态度:教书育人的朴素航标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
    详细内容

    左手习惯,右手态度:教书育人的朴素航标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

    时间:2025-07-17     作者:安阳市南关小学 陈千千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          结束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教学工作,暑假的宁静让我得以沉淀思考。读到“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,右手抓态度”的论述,如遇故知,心中豁然开朗——这不正是上学期我跌跌撞撞中摸索的核心吗?那些看似琐碎、甚至令人疲惫的日常,其精髓竟如此简洁而深刻。

         左手:紧握习惯之锚,为成长奠基。叶圣陶先生说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”,在一年级这片教育的初始土壤上,这句话的分量尤其重。上学期,我深切体会到,拼音的拼读、汉字的书写、课文的朗读,这些语文能力的起点,无一不建立在稳固的习惯之上。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在“第一次”上:第一次如何端正坐姿、稳稳握住铅笔;第一次如何轻轻翻书、不折页脚;第一次如何在听讲时目光追随老师;第一次如何按步骤收拾书包……这些细微之处,构成了学习大厦最底层的砖石。我们共同制定了“课前准备三步曲”1.书本放左上角;2.铅笔橡皮放笔槽;3.小手放桌面。开始时需要我每天提醒、检查,过程缓慢,但期末时,都能自觉完成,这正印证了文中村上春树的坚持——习惯的力量在于日复一日的累积,最终塑造出截然不同的轨迹。在一年级,习惯的养成就是最核心的“教学内容”之一。

         右手:点亮态度之灯,引内生动力。文中强调“态度直接影响成长轨迹”,我在教学中感触尤深。面对同样的生字书写,有的孩子一笔一画力求工整,眼神专注;有的则敷衍了事,字迹潦草只为“写完”。面对拼音拼读的困难,有的孩子眉头紧锁却反复尝试;有的则眼神躲闪,轻易放弃。我尝试借鉴文中的“成长型思维”理念,努力将评价的焦点从结果的“对错”转向过程的“努力”与“进步”:“哇,你今天写字时背挺得真直,像棵小松树!”、“这个音虽然读错了,但你敢于大声尝试的样子真棒!”、“老师看到你擦了三次还在坚持写,这份认真真了不起!”我看到了态度转变带来的真正光芒——学习开始源于内心的驱动,而非外界的压力。端正态度,就是点燃了孩子心中那盏名为“我能行”、“我愿意学”的小灯,这是比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教育成果。

         双翼协同,静待花开。我愈发领悟,习惯与态度如同鸟之双翼,缺一不可,共同作用于学习的过程。过分焦虑某次听写对错,不如关注孩子是否养成了“每天主动认读生字卡”的习惯;纠结某个孩子暂时跟不上进度,不如着力培养他“遇到困难主动举手问”的积极态度。这正应了文中“狠抓过程”、“修正输入端”的智慧——当习惯的土壤足够肥沃,态度的阳光足够温暖,理想之花自然会在恰当的时节绽放。

         “左手习惯,右手态度”这朴素的八字真言,将成为我最坚实的航标。这双手紧握的真理,不华丽,却无比厚重。它让我这位新手教师,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中,找到了那份笃定与从容——深耕习惯的土壤,呵护态度的火种,然后,静待每一朵花以各自的姿态,欣然绽放。

     1.jpg

     

         陈千千,安阳市南关小学语文教师,秉持着对教育的赤诚热爱,专注于课堂,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。坚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,愿用智慧与爱心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。
         教育格言:以爱育爱,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。

     


   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.jpg

    技术支持: 商联网 | 管理登录
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