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教育“引擎”:习惯夯基固本 态度引航致远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:2025-07-18 中招分数公布的日子,总有人欢喜有人愁。有的家庭因孩子考入理想高中笑逐颜开,有的却因成绩惨淡愁眉不展。 昨天傍晚。带着孩子在小区玩耍,听到旁边两位家长聊天,话题自然逃不开孩子的中考成绩。一位妈妈一脸愁容说:"我家孩子中考才考了491分,上不了公立高中,我都快愁白头了!"另一位妈妈一边点头一边叹气:"我家那位更气人,才考470分,考不好还满不在乎,说做外卖小哥也能活..."听着他们的对话,我的心里泛起一丝共鸣。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老师,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太能理解父母这种焦虑了。说实话,我们这些做家长的,焦虑的真不是孩子成绩本身,而是孩子背后那份对学习的态度和习惯。 教育之道,非一日之功,亦非分数可尽述。叶圣陶先生言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”,点明育人真谛。细观世间,习惯与态度恰似双桨,推动成长之舟破浪前行,万千学子因态度转变突破自我,彰显内在认知的无限潜能。 左手抓习惯:筑起学习的坚实轨道 教育专家叶圣陶说过,教育就是培养习惯。好的习惯,如同种子在时间的滋养下生根发芽,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朵。然而,习惯的建立不是靠呵斥,而是靠耐心引导与清晰规则。 从一年级担任班主任工作,我对孩子的要求从小事做起,比如:课前的准备工作—书本和学习工具的摆放、写字和读书坐姿、听课要求等,我都会逐一进班检查;对早读时间的紧抓;教导组长如何高效地收发作业、如何带领学生早读,班长如何管理班级。三年级的坚持,当孩子能自觉在固定时间翻开书本;当主动整理好第二天的学具;当早读时间,能按时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时;当看到班级在没有老师在的情况下,学生安安静静地自习时;说明他们已在学习航道上平稳行驶了。
右手抓态度:点亮内心的那盏灯 态度是内在的驱动引擎。积极的态度让学习充满热情,面对困难不轻易退却,在成长路上能主动调整方向,而非被动承受。 前一段时间,在家辅导孩子写数字的时候,刚开始孩子怎么也写不好数字2,写的头大脚小,没有耐心,总是说就这样吧。第二天,我先让孩子写了一行数字2,然后圈出了写的最好看一个说:“你这个最好看了,有圆圆的头和稳稳的脚。”并在它的下面奖励了一朵小红花。这时,孩子马上说:“妈妈,我再写一行,看看哪些能得到小红花。”于是,孩子又写了一行,很明显这一行好看的数字2比之前多了好几个。孩子自己在好看的2下面印上了小红花,还说出其他几个没得小红花的原因—没有圆圆的头,没有稳稳的脚。后来孩子写的数字2越来越漂亮,还主动询问数字3的写法。 良好的态度是学习道路上的启明星,它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学习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坚持。才能在学习之路上行稳致远。 小杨同学是班里最小的一个,刚上一年级的时候,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稍微弱点,但孩子每天上课积极回答问题,作业认真干净工整,上课听不明白的地方,下课就跑到老师的办公室询问,有时候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打电话向老师请教。虽然孩子年龄小,但积极的态度为他照亮了学习之路,每次成绩都很优秀。
教育的永恒底气:习惯与态度的协同发力 真正的教育,是赋予孩子受用一生的"底气"。那些拥有良好习惯、端正态度的孩子,就像装备了精准导航的航船,即便在航行中遭遇风浪,也能凭借内在的力量调整方向,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。 有句话说得好:"种一个行动,收获一个习惯;种一个习惯,收获一个性格;种一个性格,收获一个命运。"教育不是一场仓促的追逐,而是双手协作的精心雕琢。左手塑造习惯,为孩子夯基固本;右手培育态度,为孩子点亮心灵之灯。当外在的行为轨道与内在的精神灯塔协调一致,孩子才能步履从容,稳健前行,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展翅飞翔。
冯华:本科学历,中小学一级教师,文峰区优秀班主任,曾参与优质课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和二等奖;在教学常规检查中,多次获得区级表彰;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获得省市表彰;参加的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