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班主任的“治班四字诀”:静定善狠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:2025-08-30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里,每一位班主任都是独特的耕耘者,面对一群天真烂漫又活泼好动的孩子,教育之路充满挑战。《当下教育要做到静定善狠》这篇文章,为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奋斗的班主任们,带来了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,“静定善狠”四字箴言,成为了我们工作中的“治班四字诀” 。 “静”是班主任的立身之本。班主任的工作常被突发事件填满:课堂上的争吵、课间的矛盾、家校沟通的误解,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情绪的漩涡。但“静”不是消极等待,而是在混乱中保持清醒的判断。当学生因小事争执时,急于批评只会激化矛盾,不如先让自己静下来,观察冲突背后的需求——或许是渴望关注,或许是缺乏表达技巧。“静”不是消极的不作为,而是以从容的姿态掌控局面,为后续的引导留出思考空间。 “定”是教育耐心的体现。教育的效果从来不会立竿见影,尤其是学生习惯的养成、认知的转变,往往需要漫长的反复与坚持。班主任若急于求成,寄希望于一次批评或一次鼓励就能彻底改变学生,难免会陷入焦虑与失望。面对屡次犯错的学生,不轻易放弃教育的耐心。这种“定”,不是固执己见,而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——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相信持续的正向引导终会生根发芽。 “善”是教育的底色。教育的本质是唤醒,而“善”是唤醒心灵的钥匙。这种“善”,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接纳:成绩落后的学生,更加需要的是具体的方法指导;性格内向的学生,更加需要的是温和的鼓励。班主任的“善”,在于透过行为看到内心,用真诚的倾听代替指责,用具体的帮助代替说教。这种善意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,让教育的引导真正走进学生心里。 “狠”是教育的原则底线。在班级管理中,规则至关重要。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、上课捣乱的学生,我从不姑息。有一次,几个孩子在课间打闹,违反了班级纪律。我严肃地和他们谈话,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按照规定进行了相应的惩罚。“狠”,让孩子们明白什么可为、什么不可为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。 “静定善狠”四字,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教育的辩证智慧:“静”与“定”是内在的修炼,让班主任在教育中保持清醒与坚定;“善”与“狠”是外在的方法,让教育既有温度又有力度。唯有将这四字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在教育的浪潮中站稳脚跟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严慈相济的环境中,成长为有温度、有规矩、有担当的人。
李晓娟:中小学一级教师,安阳市骨干教师,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市、区级优秀班集体,多次参加省、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。从教以来,坚持用耐心打磨书写习惯,以热情点燃朗读态度,开启孩子语文新征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