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静水流深 立德树人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:2025-08-30 初读《当下老师要做到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》一文,便被这四字箴言深深触动。作为小学六年级班主任,我常在教育的喧嚣与琐碎中思考:怎样的教育姿态才能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?这篇文章如同一盏明灯,让我在教育实践的迷雾中找到了清晰的坐标。 “静”是教育者最珍贵的底色。教育是慢的艺术,需要静待花开的耐心。这让我想起班里的她,那个总是爱冲动、学习上没有任何兴趣的她。刚接手班级时,我也曾因她频繁不交作业而焦虑,在办公室里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批评过她,结果她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。直到读到“静”字的阐释,我才意识到自己用成年人的焦虑打破了教育应有的节奏。 后来我改变策略,总是来到她的身边,听听她的声音。我不再追问作业,而是从她喜欢的街舞入手。当我静下心来走进她的世界,才发现这个看似叛逆的孩子其实内心敏感,缺乏安全感。在安静的陪伴中,我慢慢引导他把跳舞天赋运用到学习中,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学会坚持。后来,她也学会了听听别人的声音,处理问题时想起我交给她冷静下来的方法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,教育者的“静”不是消极等待,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倾听成长的声音,为每个灵魂提供从容绽放的空间。 “定”是班级管理的压舱石。六年级学生值青春期萌芽,情绪波动大,班级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状况,这就需要班主任有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定力。夏日酷暑,天气炎热,学生也容易发生冲突,当事情发生时,首先将两个孩子分开,保证不发生下一步冲突,要给他们时间冷下来,足够冷静到可以陈述事件时,我会耐下心来,认真倾听两方孩子对事情的感受,再循序渐进处理他们的矛盾点,老师在突发状况前保持镇定,这种沉稳的气场会无形中感染学生,教会他们用理性而非情绪解决问题。 “善”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,但这种善绝非无原则的纵容。是洞察心灵的智慧,是因材施教的温度。善,不是廉价的同情,而是用智慧点亮希望,用尊重唤醒自信,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。 “狠”是教育必要的锋芒,但这种狠藏着深沉的爱。这里的“狠”是对原则的坚守,对习惯的雕琢。六年级面临升学压力,有些学生出现了抄作业、考试作弊的现象。当我发现成绩优异的他也参与其中时,内心十分纠结——他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,只是因为生病缺课怕跟不上进度。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我还是在班会课上公开处理了这件事,看到他羞红的脸,我知道教育起到了意义。课后我单独和他谈话,告诉他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,就像登山必须自己一步一步攀登。”这次“狠心”的处理,让全班同学明白了规则的严肃性。后来他不仅补上了功课,还牵头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,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。这种“狠”,是对教育底线的守护,是对学生未来的负责。 回望与六年级孩子们共度的时光,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这四个字已深深融入我的教育实践。静能生慧,让教育回归本真;定能生智,让管理张弛有度;善能生暖,让心灵得到滋养;狠能生威,让成长坚守底线。这四字箴言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相互交融的整体——静中藏定,善中含狠,共同构筑起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态。 教育之路没有终点,但只要坚守这四字心法,保持教育的初心与智慧,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,书写出不平凡的教育篇章,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! 许雪,安阳市南关小学语文教师,中小学一级教师,文峰区优秀班主任,多次参加市、区级优质课、观摩课,参与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荣获优秀成果奖。 教育格言:用爱呵护,让学生心中有梦,眼里有光,脚下有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