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    首页 >> 校园之友 >>校园内外 >> 以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扎根教育沃土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
    详细内容

    以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扎根教育沃土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

    时间:2025-08-30     作者:南关小学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    教育这片天地,从来都浸润着细水长流的温度,也承载着润物无声的重量。而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四字,恰似深耕其间的犁铧,默默指引着教师如何站稳讲台、贴近学生。从教十余载,这四个字更像一把钥匙,帮我打开了与学生深度联结的大门,让我在日常教学的琐碎与挑战里,渐渐摸索出育人的门道。

    “静”是读懂学生的前提。刚到南关小学,接手新班的第一天就遇到挑战:一个孩子时常在课堂上大喊大叫,作业也从不碰,家长陪读在侧也难掩他的躁动。起初面对他的喧闹,我急着维持秩序,反而让场面更乱。后来试着让自己静下来:不急于批评,而是默默观察。慢慢发现,他识字量远超同龄孩子,尤其在字词闯关时,眼睛里会闪着光。于是每次闯关,我都特意喊他上台,看着他自信认读的样子,再轻声引导:“认识这么多字,要是写在作业本上,大家就更能看到你的厉害了。”渐渐地,他课堂上的喊叫少了,作业本上也开始出现歪歪扭扭的字迹。这份“静”,让我学会在混乱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,用耐心等待他们成长的节奏。

    “定”是坚守初心的底气。推行“高效课堂”改革时,班上有个小女孩小彤让我格外牵挂。她基础薄弱,性格内向,别说参与小组讨论,就连被提问都只会低着头沉默。但我始终记着“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”的初心,坚持放学后把她单独留下来,一点点帮她盘点当天的知识点,用最通俗的例子拆解难点,直到她点头说“懂了”才放行。小组讨论时,我特意安排温柔的同学和她一组,先让她在两人之间小声说,再慢慢鼓励她融入集体。有次她放学后拉着我的衣角,小声说出了课堂没敢回答的问题,眼里满是期待。期末闯关时,当小彤用清晰的声音完成展示,我知道这份“定”没有白费——教育从不是赶进度,而是陪着每个孩子慢慢来。

    如果说“静”与“定”是教学中的坚守,那“善”便是让教育有了温度的底色。今年暑假期间,我到孩子们聚居的南湖新村、吉祥家园两个小区走访,在楼下和他们围坐聊天,听他们讲假期里的趣事,看他们兴冲冲地展示假期画的画、练得日渐工整的字帖。脱离了课堂的拘谨,他们叽叽喳喳像群快活的小麻雀,我蹲在一旁笑着回应,夸他们的字越写越有劲儿,画里的色彩藏着巧思,临走时被他们拉着衣角追问“明天还来吗”。这份树荫下的陪伴让我懂得,“善”不只是课堂上的关怀,更是走进他们的日常,在课本外的天地里看见他们的认真与鲜活,让教育的温暖顺着笑声淌进心里。

    “狠”是助力成长的标尺。对学生的“狠”,是对规则的坚持。曾有学生总拖欠作业,我一边按班规要求他补写,一边陪着他制定每日计划,盯着他执行,直到他养成按时完成的习惯。对自己的“狠”,是对专业的较劲——为了备好一堂课,常常熬到深夜打磨教案;为了跟上教改节奏,逼着自己啃下晦涩的教育专著,这才在实践中更有底气。这份“狠”,不是严苛,而是用坚持教会学生自律,用精进让自己配得上“老师”二字。

    在南关小学的日子里,“静”让我沉淀,“定”让我坚定,“善”让我柔软,“狠”让我精进。这四字交织成的教育心诀,既让我在琐碎中守住了初心,也让我在扎根教育沃土的过程中,遇见了更从容的自己。未来,我仍会带着这四字箴言,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,静待每一株幼苗绽放独特的光彩。

     图片1.jpg

     

    吕小宁,安阳市南关小学语文教师,文峰区优秀班主任。自从教以来,始终秉持着“左手抓习惯,右手塑态度,以耐心浇灌成长,用真心点亮未来”的教育理念,深耕三尺讲台,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。

    教育格言: 一支粉笔写春秋,满腔热忱铸师魂。

     

     


   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.jpg

    技术支持: 商联网 | 管理登录
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