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    首页 >> 校园之友 >>校园内外 >> 播下习惯种子 浇灌态度清泉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
    详细内容

    播下习惯种子 浇灌态度清泉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

    时间:2025-09-01     作者:南关小学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    读过"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,右手抓态度"一文,许多教学中的片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,我每天都在三尺讲台前见证习惯与态度对孩子成长的深刻影响。晨光里埋头演算的身影,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,解题时突然亮起的眼眸,都让我愈发明白:教育从不是一蹴而就的灌输,而是用耐心打磨习惯的棱角,用智慧焐热态度的温度,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土壤里,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。 

     叶圣陶先生说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”,这话在小金豆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刚接班时,这个小个子男孩就展露了惊人的数学天赋。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,当其他同学对着公式发愁,他突然举手:“老师,把兔子的两只脚抬起来,鸡和兔就都有两只脚着地了……”独特思路让全班沸腾,我暗自赞叹:真是块学数学的好料!

    可这份欣赏很快被现实打破,他居然是个典型的“拖延大王”。上课铃响了还在操场追篮球,作业总要催到放学前才匆匆划几笔,字迹潦草得像被风吹散的密码,数字“6”和“9”都能躺错方向……

    我没有在课上点名批评,而是放学后叫住他:“小金豆,整理书包时把练习册压在最底下,不如试试按课程表排?”他低头踢着地板:“反正忘了可以让妈妈送……”那天我陪他在教室整理了半小时书包,用彩色便利贴给课本分类。

    第二天早读,当他准确抽出数学书时,眼里闪过一丝惊讶。写作业时我给他定了规矩——先试20分钟,专注写完一页,就奖励大课间玩五分钟魔方。起初,他坐不住,手指总在桌兜里摸橡皮,我便坐在旁边批改作业,每当他想说话,我就用眼神示意钟面。

    就这样,半学期后,他捧着作业本跑到办公室:“老师你看!这是我连续三天写的作业!”本子上的数字虽还有些歪扭,却都乖乖站在横线格里。我兑现承诺,让他当一周“作业长官”,看着他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校清点作业的认真模样,我突然明白:习惯的养成从不是命令,而是用具体方法帮孩子找到节奏感。

     坚持一个学期后,奇迹悄然发生。小金豆不仅能提前把学习用品摆在课桌上,作业字迹非常工整,发下批改后的作业,总能第一时间用红笔订正,更惊喜的是,他在学校“书写小能手”比赛中获了奖。颁奖那天,他攥着奖状兴冲冲地来报喜,我和他一样的开心,小金豆在日复一日的习惯培养中积攒起学习的底气——当整理书包、专注书写变成自然本能,他的天赋终于能在有序的轨道上尽情驰骋。

    如果说习惯是学习的“骨架”,那态度就是填充其中的“血肉”。

    班里扎马尾辫的雯雯曾让我困惑,她每天的作业工工整整,笔记像印刷体,在家完成的作业正确率百分之百,可课堂测验总在及格线边缘徘徊。这种反差直到家访才找到答案。傍晚刚走到她家楼下,就听见窗户里传来妈妈的声音:“这道题讲三遍了还不会?搜手机答案照着写!”进门后,看见雯雯正低头抄着手机上的答案,笔尖在纸上划出深深的印痕。她妈妈叹气:“不盯着根本完不成,我也是没办法……”

    离开雯雯家时,我忽然意识到,那些完美作业背后,藏着一颗不敢犯错的心。一天课间,我把雯雯叫到走廊,让她看我拍的一个视频,我告诉她:“这是老师昨晚烤的蛋挞,第一次把糖当成盐,咸得没法吃。”她噗嗤笑了,眼里的拘谨消散些许。我趁机说:“做烘焙,只照步骤机械操作,不理解材料作用,换个配方就手忙脚乱。学习也一样,懂了原理才不怕变题呀!”我和她约定,作业里的难题先用红笔圈出,第二天带着问题来讨论,同时给家长发消息:“请给孩子十分钟‘犯错时间’,比起全对的作业,带着问号的思考更有价值。”

    改变始于一个雨天。雯雯举着湿透的雨伞冲进办公室,紧紧攥着练习册:“老师,这道题我画了三种线段图,不知道哪种对……”我没直接给答案,只问:“你觉得哪种能清楚看出数量关系?”那天,我们讨论了20分钟,直到上课铃响她才跑回教室。两周后的单元测验,雯雯成绩仍不算优秀,但卷面上多了许多修改痕迹,一道看图列式题旁还画着个小笑脸。当她告诉我这道题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时,眼里的光比任何满分都动人!我终于明白,端正态度带来的内驱力,就像给学习装上发动机,哪怕起步慢些,也能越走越稳。

   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的“成长型思维”理论——真正的学习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在接纳不完美中持续向前。班里曾经的“后进生”小杰,就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重量。这个爱穿宽大校服的男孩,数学测验总在及格线徘徊,却有个让同学佩服的习惯——错题本比课本还厚,每页都工工整整写着“错误原因”“正确思路”和“改进方法”,抄写的计算公式经常在衣兜里,以便于坐车路上背。有次单元测验他仍没及格,却举着卷子笑:“老师您看!这次的计算题比上次多对了一道!”阳光落在他脸上,细小的绒毛都闪着光。

    我想起刚接班时,小杰的作业本总是大片空白,问他为什么不写,他总低头说我肯定不会。从那时起,我每天放学后把他留在教室,从最简单的口算题开始练,并告诉他:“做对一道题画一颗星星,攒够五颗换表扬卡。”第一周他只攒到两颗,第二周四颗,第三周凑齐五颗时,他把表扬卡小心翼翼贴在课本扉页,就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。如今的小杰,成绩依然不算拔尖,但解题时的专注、遇难题时的眼神,都证明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怯懦的男孩。数学检测时,他虽没及格,却在解决问题空白处写了思路,最后还画了个加油的小人,这些让我懂得,比起分数起伏,那种正视不足、持续努力的态度,才是教育最该守护的宝藏。

    教育如种树,需滋养根系而非只看枝叶。按时作息、认真听讲等习惯是土壤养分,主动探索、不畏挫折的态度是阳光雨露。当孩子学会自我管理,拥有内在动力,这种成长虽未必体现在分数上,却融入人生每一步。

    教育真谛不在于立竿见影,而在于以耐心培习惯,用智慧引态度,播下习惯种子,浇灌态度清泉,静待绽放,才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。只有教育有了最动人的模样,孩子才能左手握好习惯,右手持正态度,才能有穿越迷雾的指南针,最终收获独特风景。

    图片1.jpg

    魏玲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中小学一级教师,河南省教育系统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,河南省教学标兵,安阳市学科带头人,安阳市优秀教师,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文峰区先进工作者,文峰区优秀党员,获得市、区优质课一等奖。参与多项省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获优秀成果奖。在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三十余年,努力做到爱岗敬业,无私奉献。

     


   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.jpg

    技术支持: 商联网 | 管理登录
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