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    首页 >> 校园之友 >>校园内外 >> 悟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 行语文教育之路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假共读活动
    详细内容

    悟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 行语文教育之路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假共读活动

    时间:2025-09-01     作者:南关小学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    初读《当下老师要做到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》,只觉字字珠玑,再结合五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细品,更觉这四字是指引教育前行的灯塔,照亮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。

    “静”,是语文教学的底色。五六年级的语文课堂,既有文本解读的深度探究,又有习作指导的细腻雕琢。当我们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、教学中突发的状况,“静”能让我们稳住心神。就像在讲解古诗词时,学生可能对诗意理解偏差,或是在作文课上思路阻塞,此时,老师若能静下心,不被急躁情绪左右,耐心引导、循循善诱,才能带学生走进语文的诗意世界,探寻文字背后的奥秘。“静”也是自我提升的良方,在繁杂的教学工作之余,静下心研读经典文本、钻研教学理论,语文老师的学识底蕴才能不断丰厚,给学生呈现更精彩的课堂。

    “定”,是语文教育的根基。在五六年级语文教学中,“定”意味着坚守教育信念,锚定教学目标。不管外界教育潮流如何变化,都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。比如,坚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名著,从《草房子》中感受人性美好,从《鲁滨逊漂流记》中学习生存智慧,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人文情怀;坚定地落实写字教学,让学生在横撇竖捺中感受汉字的韵味与风骨。同时,“定”也要求老师排除干扰,专注教学。不被繁杂的事务打乱节奏,把精力放在打磨每一堂语文课、批改每一篇学生作文上,用专注浇灌学生的语文成长之花。

    “善”,是语文教育的温度。五六年级的学生,正处于情感丰富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。语文老师的“善”,体现在对学生的共情与关爱。理解学生对复杂文本的畏难情绪,用鼓励的话语、巧妙的方法帮他们突破;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和写作思路,不轻易否定,让语文课堂成为包容、温暖的交流空间。在讲解课文时,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,引导他们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,培养同理心;在处理学生作业时,用善意的批注、温和的交流,传递对学生的期待与关怀,让语文教育不仅有知识的传授,更有心灵的滋养。

    “狠”,是语文教育的力度。这里的“狠”,不是严厉苛责,而是对教学原则的坚守、对学生成长的负责。在语文教学中,“狠”要狠在落实知识上,字词的准确书写、语句的通顺表达,必须严格要求,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;“狠”要狠在习惯培养上,对学生拖延作业、阅读敷衍等不良习惯,坚决纠正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;“狠”还要狠在能力提升上,设计有挑战性的语文活动,如演讲比赛、课本剧表演等,逼着学生突破舒适区,提升语文综合素养。同时,老师对自己也要“狠”,狠下心来不断学习、创新,让语文教学紧跟时代步伐,满足学生成长需求。

    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,四字相连,构成语文教育的完整生态。在五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,以“静”养性,以“定”守恒,以“善”传情,以“狠”促长,我们才能在语文教育的天地里,耕耘出一片繁花似锦,让学生的语文之路走得坚定、走得精彩,让语文教育的魅力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。

     

     图片1.jpg

    王蕾,女,中小学一级教师,曾获"河南省百名优秀班主任,安阳市优秀辅导员,文峰区优秀班主任,文峰区优秀教师"等荣誉称号,任教30余年,尽心尽职,踏实肯干。

    教育格言:以爱为基,以责育人。

     


   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.jpg

    技术支持: 商联网 | 管理登录
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