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于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四字箴言中做从容的数学引路人--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:2025-09-01 初读“静、定、善、狠”四字箴言,恰似在教育迷雾中撞见明灯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,每日面对数十双对数字好奇的眼睛、作业本上的歪扭算式、家长群里的细碎关切,以及“分数”与“成长”的拉扯,这四字如良药,让我在加减乘除的课堂里寻到从容。 静:于喧嚣中守澄明,让思考生长 数学课堂最忌“急”。记得在教学“分数的初步认识”时,我因大半学生分不清“3/2”与“2/3”情绪失控,嗓门一提,课堂瞬间死寂,举手的孩子都缩了回去,后来才惊觉,自己成了情绪的奴隶。 如今遇到类似场景,我会做“情绪的旁观者”。讲“多边形的内角和”时,有的学生始终不懂为什么要用边数减去2所得的差再乘180°,甚至急得摔笔。换作以前我或许会批评,但是,这次我一改常态,自习课时,我叫了几个同学到讲台前,在练习本上画了一个四边形,指着图形轻声问:“这个四边形可以分割成几个三角形?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?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?”我拿起笔又画五边形,一个同学忽然顿悟:“就是画对角线,从一个顶点出发,画出所有的对角线,和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是边,所以要用边数减去2就是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,然后用三角形个数再乘180°”,那一刻,课堂的安静不是死寂,是思维生长的声响。 静也是课后的“抽离”。以前,我总把未批的作业带回家,睡前还琢磨谁的计算不过关,后来,我刻意留“静默时间”,放学后在办公室静坐十分钟,把问题记在备忘录便不再想。周末公园散步,看到小孩追泡泡,忽然想通“图形的运动”可用泡泡的平移、旋转举例,原来宁静时,教育灵感会自己找上门。 定:于纷扰中守专注,锚定成长本质 小学数学教师常被两种声音裹挟:家长“多做题、快提分”的催促,与“数学要有趣”的理论倡导。前几年我在两者间摇摆,今天打印口算题,明天搞花哨游戏,结果,学生既没扎实基础,也没爱上数学。 “定”字让我明白,教学核心是“让学生理解数学”。去年接手基础薄弱的班级,部分家长要求加作业,我却坚持“慢就是快”。教“圆柱体积”时,没有直接给计算公式,而是让学生用黄瓜作学具,自己动手切,自己发现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,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。有家长质疑浪费时间,我把学生自己动手切拼、讲解推导过程的视频发到班级群,后来家长反馈,孩子动手兴趣很高,对公式的理解很透彻。期末测试,和圆柱体积有关的试题失分较少,因为,他们不是死记公式,是懂得了算理。 善:于差异中守温度,让每个孩子敢靠近数学 班里的小马曾是我心头格外牵挂的孩子。他其实挺聪明,可总因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起争执,课间也总是一个人待着,身影透着孤单。更让人犯愁的是,只要谁提“作业”两个字,他立马涨红了脸,摔笔也是常事,有时甚至直接趴在桌上不肯抬头,可以说谁提作业就给谁难堪,家长也为此伤透了脑筋。 而我没急着催他的成绩,而是从细微处慢慢靠近。课间找他聊天,专拣他感兴趣的话题聊,还悄悄教他怎么跟同学相处。有一次,正聊到兴头上,我趁机轻声提了个小要求:“今天的作业,咱就写两道题,行吗?”没想到第二天,他居然真的把作业交了,虽然错题不少,但那薄薄的几页纸,在我眼里却重如千金。 后来,我把作业拆成了“每天做2道题”的小目标,完成了就可以当“账管”给他当奖励。当他第一次主动把橡皮借给同学时,我在全班面前为他鼓起了掌,看着他眼里闪过的惊喜,我知道,那扇紧闭的心门已经慢慢打开。 如今的小马,课间会和同学说说笑笑地玩游戏了,提到作业时虽然还有点不好意思,却会小声说:“我试试”。现在他的成绩虽说还不算优秀,但那份温和的态度与主动尝试的勇气,恰恰是最动人的模样。 对“难缠”家长,“善”是尊重的距离。有家长总在群里质疑为何不按我的方法教,我不辩解,发去孩子在课堂讲题的视频:“您看他自己想出了另一种解法,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呢。”后来她私信我:“老师,我太焦虑了,谢谢你没计较。”原来善意藏着体谅,也藏着让对方冷静的空间。 狠:于规则中守坚定,让成长有底线与力量 刚上班时怕“狠”伤学生,结果作业拖延成风,纪律松散,直到明白“狠是对规则的敬畏,是对成长的负责”。 这学期初,我和学生制定了“数学课堂公约”:作业未按时交,课间补完并给小组讲题;上课乱讲话,擦一周黑板。小霖是“刺头”,每天都充分发挥自己的“特长”,作业能拖就拖,改错题也是偷工减料。一次他连续几天不按时作业,我按课堂公约请他补做并讲题。他起初抵触,但是几次过后,他突然说:“原来这题我也会,就是懒。”从此之后,他不仅按时交作业,还成了小组“小老师”。 对自己,这份“狠”更不含糊。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生动,我逼着自己动手制作教具,哪怕手指被剪刀划破也不停歇。正是这份对规则的“狠”、对专业的“狠”,让学生明白“责任”二字的分量,也让我在讲台前更有底气。 教育的“狠”,从不是冷硬的苛责,而是藏在严格里的期许,推着学生和自己不断向前,对自己狠一点,对学生才能从容一点。 静、定、善、狠,是教育日常的循环。课前静思设计,课中定守目标,对差异报以善,对规则持以狠。我们教数字、图形、公式,最终传递的是面对世界的从容、专注、温暖与坚定,虽然,这条路很长,但带着四字箴言行走,每一步都踏实有力。 魏玲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中小学一级教师,河南省教育系统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,河南省教学标兵,安阳市学科带头人,安阳市优秀教师,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文峰区先进工作者,文峰区优秀党员,获得市、区优质课一等奖。参与多项省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获优秀成果奖。在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三十余年,努力做到爱岗敬业,无私奉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