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    首页 >> 校园之友 >>校园内外 >>学生作品 >> 读《带镣行》有感
    详细内容

    读《带镣行》有感

    时间:2025-11-19     作者:教育文摘网【原创】

          我的家乡四川省平昌县有一位令人自豪的革命烈士---刘伯坚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,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、诗人,1935年3月11日在赣南油山突围时重伤被俘,同月21日在江西省大余县被敌人残忍杀害,时年40岁。后人为了纪念刘伯坚,就在他的家乡修建了纪念馆、纪念碑,供人怀念和瞻仰。

         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,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刘伯坚纪念馆,走进大厅,一座栩栩如生的人物铜像展现在眼前,这就是刘伯坚烈士。儒雅的他端坐在椅子上看着书,身后就是他就义前在狱中写的《带镣行》。黑色背景墙庄严肃静,60个金色大字刚劲有力,字字染血,句句绝笔。

          “带镣长街行,蹒跚复蹒跚,市人争瞩目,我心无愧怍。带镣长街行,镣声何铿锵,市人皆惊讶,我心自安详。带镣长街行,志气宇轩昂,拼作阶下囚,工农齐解放。”这首诗我读了好几遍,有些繁体字是向纪念馆工作人员请教我才认识的,每读一遍,都心潮澎湃,难以平复。读着读着,我仿佛看到被敌人押解移狱的刘伯坚,面对森严的杀场,凛然而镇定,就这样拖着重重的镣铐,蹒跚着走过江西大余人潮涌动的青菜街。敌人企图以羞辱的方式摧毁刘伯坚的意志,却让内心坦荡的革命者写出了不朽诗作。

          在无比艰难的革命斗争时期,面临生死存亡的残酷斗争,刘伯坚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信念,不苟且偷生,不怕牺牲,为了民族大义和民族解放,以血肉之躯救民族与危难。展现了无比坚定的政治信念,崇高的道德风范和无谓的英雄主义气概。

          今天,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,但是世界并不太平,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,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“和平之花”。俗话说得好:“少年强,则国强!”,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,一定牢记先烈们的教导,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习环境,努力学习,用知识武装自己,用实践开阔视野,争做爱学习、有道德、讲文明、怀善心、爱和平的人,长大后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          《带镣行》虽经岁月洗礼,然而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永远熠熠生辉,人民不会忘记,英魂永垂天地。

          评语:小作者深入了解了刘伯坚烈士的英勇事迹,理解了《带镣行》一诗的深刻含义。文章有感而发,刘伯坚烈士成为她心目中的榜样和丰碑,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,决心努力读书,为世界和平做贡献,为中国的的复兴梦努力奋斗。

          作者:平昌县信义小学六年级一班 袁小佩

          指导老师:平昌县第二小学向文铭


   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.jpg

    技术支持: 商联网 | 管理登录
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