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以“爱”为名,你都“绑架”了谁!时间:2020-04-29 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,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满脸憔悴,焦急的小芬(化名)。坐下后,小芬迫不及待的开始叙述她的困扰。 “我很爱儿子,可最近自己却不知道怎么了,一回到家看到儿子的学习状态就开始控制不住自己,特别是晚上。自从儿子开始上二中后天天晚上作业做到夜里12点,有时甚至到凌晨2点。自己还不能睡,老是儿子做作业,自己就陪着在沙发上看书。想着他正长身体,让他营养跟上,经常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给他准备丰盛的早餐。自己老是就睡5个小时,近段开始经常睡眠不好,出现间歇性头疼,有时还会出现耳鸣,头晕。在单位情绪各方面还好些,可就是不敢回到家,只要一到家,看到他学习的拖拉劲儿,想到又要写到很晚,自己也要陪到很晚才能睡......就开始对他发火,指责,有时甚至是咆哮。有时他也不服气,顶撞我,翻白眼,我就更愤怒。他可能感到难受,委屈,就会流泪,每当看到儿子流泪时,才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对待他,(流泪)就开始打扫卫生来转移自己的情绪,稍平复后更加意识到自己这样对待孩子不妥当,就赶快给儿子道歉,儿子的态度也慢慢缓和...... 就这样小芬和儿子每天重复的基本都是这样的相处状态。家里犹如放电影,而小芬和儿子就像剧中的男女主角,只不过每天放映的都是同一版本,同样的灰色调剧情!把男女主角拉进了负性情感模式的漩涡,开启着一轮又一轮的恶行循环! 小芬随着慢慢的倾诉,感受到咨询师专注真诚的倾听,情绪也渐渐的平缓下来。咨询师引导小芬看到之前儿子没有上二中时,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样的?当时和儿子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?能够明显感觉到,在回顾过往画面时,小芬的心情豁然开朗,呈现出从进入咨询室就不曾有的放松和笑容,从过往的片段中小芬看到的是主动、积极学习的儿子,那时的自己也会开心的鼓励、认可儿子,让孩子更感受到他是很不错、很棒的自己!而现在的小芬,你还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吗?还有那些暖心的认可和鼓励么的话语吗?小芬若有所思,沉默片刻后告诉我说:“田老师,我知道回到家怎么面对孩子了”。 现实生活中,有多少父母和小芬一样,内心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。而一旦看到孩子出现或老师反馈学习状态不好时,内心就开始担心,害怕孩子的未来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,这种焦虑情绪遮挡住了父母理性的双眼,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缺点,并且放大它们,给负性情绪打开通道,让这些负性情绪包裹着自己和孩子。从而忽略了孩子本身拥有美好、优秀的地方。 如果孩子的父母,能够尝试着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孩子优秀的方面,把自己所看到的及时传递给孩子,接下来父母和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?不妨试试看。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Dr.Ronald研究发现:“极端的愤怒,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2秒,爆发时毁灭一切,过后渐渐平静,控制好这12秒,就能阻止负面情绪造成严重后果”。 可是,12秒虽然很短,真正能忍住怒火并不容易。身为咨询师,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妈妈的我,很理解小芬内心的感受和情绪。 成年之后,在人际交往中,多数人就和小芬一样都是得体甚至是优秀的:工作认真负责,同事以礼相待。回到家中,反而会露出最“不可理喻”的一面:工作上稍有些不顺心,就会对另一半或孩子失去耐心,甚至对方一点点举止不如自己的意愿,就自动按下负性情绪按钮,开启以爱为名“绑架”着身边爱你的人! 所以,我今天才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:以“爱”为名,你都“绑架”了谁?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反思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,拥有幸福的生活感受。 |